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11月18日 10:06:22 访问量:4024

      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149月—20178月)

(经20144月三届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关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普通高中<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学发展,创办特色学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关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全省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学发展思路,理清学校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继承优良传统,勇于创新改革,解决深层矛盾,优化师资队伍,培养优秀人才,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推进内涵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第二部分: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1、基本情况

神木县第四中学建校于2000年,位于县城西开发区,是县直属高级中学。学校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经过一批又一批教师的辛勤耕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益鹊起,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5年学校创建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绿色文明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高中艺术》课程实验学校”等荣誉,学校已跨入省市先进学校的行列。

2、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400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1624平方米,绿化面积46700平方米,操场面积300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办公图书楼、科技实验楼各1幢,学生公寓楼3幢。设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5个,生物实验室4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微机室3个、美术教室2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报刊种类500余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300余种。音像资料、计算机软件基本满足教学需求。2007年投资134多万元装备了三个多媒体教室,投资584万多元,建成有400米塑胶环形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教为先进的运动场地。2008年投资120多万元为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2009年投资150多万元装备了实验楼,建成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五个探究室,装修了教学楼、师生餐厅,安装电子监控系统。2010年投资120多万元,装修了办公楼、实验楼,引进餐饮公司,完成了安居工程。2011年投资120多万元改扩建了学校大门,翻修了篮球场,学生灶购置了机器人炒菜等现代化设备。近两年来,学校争取政府投入一千多万元,对办学条件进行了全面改善。增补了现代、常规实验设备和教室电子白板,装备了机器人室、教师资源网络教室、心理咨询室。改造了教学楼、公寓楼、学生餐厅及地下暖气管网,更换了师生桌椅(凳),基本满足了现代教育教学需求。

3、办学规模与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2119名学生。教职工202名,其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202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60人。

4、师生素养

名校不在于房子,名校关键在于名师。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名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力军,学校注重发挥名师效应,创办名师讲坛,组织全体教师听专家报告,学习专家的思想和高尚师德,全方位、多渠道的建立了教师学习、培训、研修、奖励等机制。提高了对课堂有效性研究,建立了各种有效机制。鼓励教师“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使广大教师争做“学习型、实干型、科研型、专家型”和有“方向感、责任感、约束感、幸福感、成就感”的教师,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注重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倡导广大教师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健康,真正从细微处关心教师。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优秀教师覆盖主要学科,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生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氛围已初步形成。

二、面临的挑战

1.从教师队伍的年龄来看,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为学校实现整体跨越带来一定难度。

2.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面存在较大差异。家校教育管理网络尚需加强。

4.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必修、选修课程在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分配需要做进一步的积极探究。

5.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与升学压力之间的矛盾比较难以解决。

第三部分:办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素养”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的办学思想,以“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为教学思想。落实“公平、公正、民主、科学”的四中精神。秉承“求实”的校训,打造“严细、务实、文明、向上”的校风、“勤教、钻研、创新、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奋进、创造”的学风。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精心打造“责任教育”品牌,努力追求学生的优质发展、多元发展、特色发展、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在过程管理方面,学校提出三个全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关注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个负责“对学生、教师、社会负责”,三个适度“保持适度负担,适度压力,适度宽松”,营造了三自氛围“自主、自觉、自愿”。全体四中人都应具备“五种精神”(全局精神、敬业精神、无畏精神、带头精神、开拓精神),都应养成“四种习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习惯,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的习惯,主动、超前、边干边思考的习惯,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习惯)。

对学生、教师、学校、社会、未来负责任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深入人心,造就了师生的人文情怀、担当精神,让责任教育印在师生心上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

 

第四部分:发展目标

学校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为统领,以提高德智体美全面质量为核心,以精致管理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队伍为支撑,以提高教科研实效为引领,以打造特色文化为新的制高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师生创设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实现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学校确立“造就名师,培养群体骨干”为教师建设目标,形成勤教、钻研、创新、奉献的教风,全面加强培养、培训工作,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创新与活力能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年内再培养县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5名,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名,省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名。确立“为国家培养出高层次的又有良好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为学生培养目标,形成乐学、善思、奋进、创造的学风,开创人人求发展,时时有进步、个个能成才的良好局面。经过三年努力,使我校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二本及以上升学率稳中有升,三本上线率达100%

立足校情,巩固严细、求实、文明向上的优良校风,实现学校严格、规范、精细、精致化、现代化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三年发展,使学校管理有特点,办学有亮点,质量有提升。让每位教师能体味教书育人的乐趣,让每位学生能扬起理想自信的风帆,让每位家长能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将我校建成全市规模、设施、条件一流的学校。使学校成为教师身心愉悦、有成就感和学生成人成才的基地。

 

第五部分:重点任务

一、加强学校管理

1、明晰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素养”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的办学思想,树立“造就名师,培养群体骨干”的教师建设和“为国家培养出高层次的又有良好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的学生培养目标,秉承“求实”的校训,打造“严细、务实、文明、向上”的校风、“勤教、钻研、创新、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奋进、创造”的学风。

2、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养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消除影响我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障碍,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思想保证。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上来,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形成锐意进取、团结实干、和衷共济、互相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努力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理想崇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一是抓好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认真钻研教育理论,认清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提高业务素质和驾驭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团结协作,要进一步改进领导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努力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遇事多沟通、多商量、多民主,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真正把师生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师生的满意度作为第一目标,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重要位置。五是提高宗旨观念,带头讲政治、讲正气、讲和谐、重品行、做表率,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六是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实干,真正把心思用在想事、谋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做事上,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积累新经验,提高做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把目标锁定在做成事上,要树立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事事以做好工作为己任,要做到善于协调、讲究配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严明纪律,强化责任,把握全盘谋正事,集中全力抓实事,在做事中提高执政能力。七是实行精细化管理,明确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做到职责明确、责任清楚,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使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避免有布置无检查,落实不力,虎头蛇尾,完成结果好坏一个样的现象。八是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业务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要求,加强对班子成员的培训和指导,使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觉悟、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具体讲要在班子成员中大力倡导树立“三种意识”(即成功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做到“四心四勤”(即“四心”为:恪守诺言要诚心、履行职责要公心、关爱教工要贴心、廉洁自律有恒心。“四勤”为:脑勤——勤于学习引领教职工;腿勤——勤下基层体恤教职工、学生;手勤——勤办实事凝聚教职工;口勤——勤于沟通团结教职工)。坚持“五讲原则”(即讲服从但不盲从、讲主动但不越权、讲请示但要有主见、讲务实但力求创新、讲客观但求更有效)。恪守“六要准则”(即要认清角色、要顾全大局、要气量大度、要淡化权利、要务实工作、要善于管理)。提高“八种能力”(即岗位认知能力、政策领悟能力、计划科学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全面协调能力、深刻洞察能力、有效授权能力、大胆创新能力)。达到“九项规范”(即彼此认同、新老相辅、正视自己、气量宽宏、职责分明、品行端正、民主集中、团结协作、尊重事实)。九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有计划地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将有激情、想做事、会做事、能做事、积极上进、敢于攻坚、求真实干的教师推荐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提拔重用。

   二、加强德育工作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长效机制。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彰显我校特色的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以做人教育为根本启发学生,以文明整洁的环境陶冶学生,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学生。

1、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

⑴行为规范教育。以《中小学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纲要》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养成教育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守纪律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班风和校风。

⑵安全法制教育。开展以防火、防水、防食物中毒、交通安全、自我救护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不发生责任事故和群体性安全责任事故。通过学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采取举办法制讲座、案例分析、资料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养成尊重、关心、理解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⑶个性心理教育。以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生存竞争力”为目的,通过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和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的教育,进行坚强意志品质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健全的人格。

⑷公民道德教育。通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中国公民。结合学校的日常生活,养成学生平等、公正、责任等现代公民道德意识。

⑸珍惜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珍惜、关爱、敬畏生命,学会保存、发展、享受、热爱生命,妥善处理与自身、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生命质量,成为身心健康、充满信心、和谐幸福的阳光学生。

⑹自信教育。晚自习前10分钟是学生自我展示风采的集中时段,通过演讲、宣誓、表态、展示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⑺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通过革命传统、时事政策、国防知识、“我爱祖国我爱党、歌颂青春和理想”、“升国旗、唱国歌”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各自特长,树立自信、自立、自省、自强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认同感与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团结合作等传统美德,树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心。

2、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

⑴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重视德育工作,转变德育观念,让教师形成“全员育人”思想,知道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以思想政治课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为补充的课堂教育网络。任课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利用和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学风与意志品质,同时,在师生间建立结对帮扶活动,力争做到一个不落,从而增强育人效果。

⑵撰写教育案例。鼓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形成教育反思的习惯,并进行德育工作的经验交流,总结德育经验,分享德育心情,形成德育案例,促进德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教处要定期将教育案例成果集结、交流,并作为考评班主任、任课教师工作的一项指标。

⑶注重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升旗仪式实行以班轮流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集体荣耀感,颁发“文明班集体”、“示范宿舍”、“文明宿舍”流动奖牌等内容,定期表彰“文明之星”、“管理之星”、“进步之星”、“学习之星”、“艺术之星”等,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3、拓展德育领域,变单线型为网络型

⑴健全德育工作队伍。成立由党、政、团主要领导挂帅的德育工作领导班子,健全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构建以班委会为载体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建立以法制副校长、家长学校为主的校外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以“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班主任—教师队伍—学生自管会”为要素的德育管理网络和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要素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为目的,全面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共青团、自管会、班委会的德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参与,力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内化能力和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教学工作

    1、立足课堂教学,发挥主阵地作用

    教师要认清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不断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驾驭高效课堂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和教育观,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个性的培养。教师要以健康的心态、严谨的作风、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学者的智慧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课堂变成审美、怡情、励志、求知的殿堂。要按照新课程的标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探讨教法、悉心备课。要讲究合作、相互欣赏,共同分享教学成果。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修炼思想、陶冶情操、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激发其创造热情,引领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3、创新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学校通过深入调研、讨论,启动了“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研究课题。围绕“课堂+活动”、“研教+评价”、“自然+创新”三个基本路径,进行深度研究。围绕学生“为什么学和怎样学”,老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谋求教的方式和学的方法的根本转变。目前,我校初步构建了“三维四段”的魅力课堂模式,要求每位教师在魅力课堂引领下,按照学科特点、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三维四段”魅力课堂,围绕新课改的“三维目标”,通过“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小组互动、作业检测”四环节,以达到教师教的幸福、学生学的愉快、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真正实现“三个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充分说出来,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真正实现“三个还给”: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自主;真正达到了“三个量”:使学生的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促进了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每个学生解决了问题、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提高了素养、实现了健康成长的时候,学生的幸福快乐无疑就是老师的幸福,从而使我校的课改逐渐进入了良性的循环之中,使我们的魅力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4、注重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

    教师要养成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全方位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对教学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要认真撰写教学后记,通过记成功经验、记失败教训、记教学灵感、记学生问题、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记别人评价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使自身教学素质、业务素质得以提升。

    5、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务处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考核办法,通过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阅、质量检测成绩等环节的考核,形成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真正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要做到时时有检查,处处有记录,周周有公示,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质量优异的教师给予月绩效上浮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业务能力差,教学质量长期低下的教师给予下浮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调整工作岗位。
   四、加强教研工作

    1、注重课题研究,以教研促教学

    鼓励教师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小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降低校本教研重心,通过这些小课题研究促进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申请承担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研究,在学校的各种教研教改政策与制度的激励与引导下,我校相继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强化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功能

    从建校至今一直实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办公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工作在全面提高学科常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彻底改变教研活动形式传统、单一、僵化的局面。教研组要形成良好的听课、评课制度,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对学科课堂教学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体诊断、研讨,发挥优秀教师和教研组的群体优势,帮助和促进每一位教师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为此,我校每学年专门安排一对一的“帮教结对”活动,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倡导同课头教师集体备课、说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教研组非常重视学科竞赛的辅导与研究,鼓励青年教师从事学科竞赛辅导工作,不断提高学科竞赛的获奖等次和层次。

    3、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深化校本教研工作

    积极探索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形式,以丰富新颖的内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引导教师尝试以下教研活动形式并倡导教师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⑴课例评析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每人提供同一课题内容和自己设计的课例,由教研组成员听课,进行探讨,然后根据探讨结果,教师交换班级再次上课直至达到优质课标准。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能够直面课堂教学,通过不同教师的互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主动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以达到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又能使听课老师进行鉴别性的思考和分析。

    ⑵课题探究式:在教研组调查研究课堂的基础上,确立本学期教研组研究课题,然后将每一个阶段课题进行划分,由教研组成员各自负责一个子课题或课题的某一个小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并在教研活动时间汇报研究结果,组内在观摩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评课、展开讨论。这种“主题成果汇报→主题课堂观摩→主题评课反思→主题讨论”的教研活动形式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便于督促教师深入课堂开展研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获得一种完整认识。在学期末校本课题结题时,要求每位教师写出自己的校本课题研究论文,首先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优秀者参加全校的校本课题研究论文交流复赛,获胜者的论文由教研室按学年统一编制校本论文集。

    ⑶问题诊断式:教研活动时,要求教研组成员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摆出来,教研组集体诊断并找出治疗办法。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能够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⑷拓展交流式: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更为丰富的教研活动平台,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教研活动。和兄弟学校建立联谊关系或者举行高中联片教研等一系列活动,让教师互动听课,互动交流,开展集体教研,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提倡开展学科间的教研联动,注重学科间的借鉴、整合与合作,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同时,我校在每次教研组活动前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举行全校性的大教研活动,在学期初,由教研室统筹安排各学科在高效课堂中成绩显著的老师就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或棘手问题与全体教师分享自己切实可行的做法和对策。

   (5)学习反思式:用制度确保每一位教师带着教研的问题,定期读理论书籍,学习经验文章,记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坚持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定期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反馈交流。让教师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示,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文化

    通过对校园内部的建筑结构、绿化等场景进行整体规划和布置,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景观,让校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墙壁能“说话”。狠抓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建设好橱窗文化、板报文化、墙报文化、班级文化等,努力建设花园校园、人文校园,充分体现人文气息,使师生的情操在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到陶冶,以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2、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按照“全方位”(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精细化”(细化内容、便于操作)、“科学化”(科学合理、重在激励)、系列化(相互照应、相互补充、自成体系)、“严要求”(严格执行、客观公正、奖罚分明)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落实上要做到宣传到位、管理有序、落实得力。通过抓过程管理,促内化自律,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营造浓厚的富有活力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上台阶。

    3、以宣传工具为载体,形成学校文化的主流阵地

    完善校园网站、提高校园广播室的水平、建立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品牌,及时反映学校变化、重大决策,报告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宣传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展示师生的文学艺术才华。

    4、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大力开展体育、文艺、美术、学科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级比赛与表演、发表作品、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紧扣办学理念,举办运动会、艺术节、文艺联欢等大型文体活动,活跃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抓师德教育

    树立“以爱施教、以德修身”的师德理念,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扬互谅、互让、互敬、互学的“四互”风格,鼓励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锤炼、自我管理、自我完善。通过“树师德、铸师魂”等主题活动,形成“修师品、德高为师,育师德、学高为师,练师能、技高为师,树师表、身正为师”的良好师德形象。并将师德考核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密切挂钩,实现一票否决制。

    2、抓业务进修,促理念更新

    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在职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3、抓骨干带动,促整体提高

    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的培养原则,将“自觉进修”、“岗位练兵”、“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青年教师“一年适应教学,两年胜任教学,三年成为教坛新秀”。让新任教师上“汇报课”,让成长教师上“观摩课”,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实行“帮教结对”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共进。在学中干、干中学,促进他们尽快成长,力争早日成为学科骨干,为学校提供强劲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力量。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目标,确定教师个人专业自我发展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自我发展规划。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考察,开阔知识视野,加强合作交流。

    4、抓业务比赛、促能力提升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业务评比活动,让教师在参评展示中自我认识、自我提升,在参与中汲取营养,吸纳借鉴,潜移默化地向教学高层次、高水平迈进。
   七、加强后勤工作

    后勤人员要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做到高效、及时、到位,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是关键

    学校成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总结,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

    组  长:黄瑾(校长)

    副组长:任裕勤(党支部书记)、张韬(副校长)、于东升(副校长)、赵占年(工会主席)、刘树利(校长助理、政教处主任)

    成  员:王秀山(教务处主任)、陈治安(团委书记)、马利平(教研室主任)、任银海(办公室主任)、苏勇斌(保卫科主任)、杨延成(总务处副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主任由王秀山担任。
    二、硬件设施是基础

    克服困难,争取县财政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好现有硬件设施,为教育、教学、教研第一线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校园网建设,重建学校网站,建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使教学手段逐步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三、科学管理是效力

    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运行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奖励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程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责”、“权”分明,责任明确,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制度的执行力。
    四、教育科研是先导

    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重点进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题研究。
    五、优化队伍是保证

    一是优化班子队伍。加强对中层领导的培养、培训,切实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二是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六、深化课改是核心

    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让课堂充满活力作为课改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神木县第四中学

                                20144

编辑:沈小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神木市第四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陕西神木县第四中学 版权所有

陕公网安备 61082102000031号 联系地址:神木四中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