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不好的家庭里,很容易听到一些有问题的话语:
●意思不清晰不明确;●相互指责;●喋喋不休;●无心聆听;●打断说话;●否定别人;●高声吵叫;●离题;●问非所答;●晦气恶声; ●人身攻击;●不断抱怨。
举行一个家庭会议,派发给每人一份“沟通二十条”。首先讨论一下“少一些”的情况,要求每人自我检讨有哪些是自己常犯的。如果能够维持各人的语气及态度在积极融洽的状态中,各人也可以说说别人常出现的“少一些”的情况。
●把“沟通二十条”张贴在显眼的地方,例如冰箱门上。
●每月定期讨论一次,各人每次挑选两条作为未来一个月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改变。
●在最初开始做时,每人可以挑选两条,并且定下运用时间,在时间结束时自我评价,也可以由家中其他人给予审核意见。
沟通二十条
(1)少一些(2)多一些
1.01 长篇大论、说教
2.01 简短句子,十五个字以下
1.02 埋怨(“都是你不好”、“你本来就不应……”、“是你使我……”)
2.02 用“我”开始的句子,对自己行为负责( “每当你发怒,我觉得不想话。”)
1.03 不清晰、不明确的句子( “乖一点”、“不要这样,好不好?”)
2.03 用直接、确切的句子(“我想让你停止说激怒妹妹的话。”)
1.04“以偏概全”式的询问(“为什么你总是这样的?”“你从来没有听过一次话的。”)
2.04 用描述方式直接说出事情(“听到你这样说,我觉得你没有做得最好。”)
1.05 聆听时眼望他处、静默对待、双手交叠相向
2.05 聆听时有眼神接触、身体前倾、点头
1.06 打断别人的说话
2.06 让每个人充分地表达他的想法,才说出自己的意见
1.07 不去找出自己是否真的明白别人的意思
2 .07 肯定自己真的明白别人(复述对方说过的话或者作配合性的回应)
1.08 大声吵叫
2.08 用平和、正常的声调谈话
1.09 讥讽、嘲笑对方
2.09 直接、明确和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意思
1.10 频换题目,或者同时讨论多个题目
2.10 处理完一个题目才处理下一个
1.11 提起旧事、算旧账或发出恐吓( “现在不吃,晚上不准说肚子饿。”)
2.11 集中于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上(“不想吃饭,是否感到不舒服?”)
1.12 身体语言与所说的话不相符(没有配合声调、表情或手势)
2.12 身体语言与所说的话一致
1.13 将情绪隐藏于心里或不肯承认内心的情绪
2.13 适当地表露内心的情绪,使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1.14 不良的面部表情:晦气、不屑或使人生气的表情
2.14 面对别人时有和蔼的面部表情
1.15 片面猜测别人心里想法、自以为是
2.15 真心地听取别人的见解,提出问题去确保自己明白别人的意思
1.16 用使人泄气的话或威胁(“你这个人一点用都没有”“你真令人讨厌”“你再这样,我便……”)
2.16 用EQ 型用语(“我担心你的成绩”“似乎有些事情使你不开心,可否谈一下?”)
1.17 不理睬对方、不回答
2.17 诚恳地对话
1.18 一面说话,一面做其他事
2.18 放下手中事,诚恳地对话
1.19 永不认错
2.19 用错时承认错误
1.20 不断地教导或训话,不理会别人是否接受
2.20 用平等的地位与心态对话,适可而止
![]() |
![]() |
![]() |
![]() |
![]() |